查看原文
其他

乡愁藏韵:12年之约——鸡年再上孜珠寺(下)

文、图/陈丹 藏人文化网 2023-11-25

点击上方“藏网文摘”关注藏人文化网官方订阅号







2017年,我听闻孜珠寺鸡年法会又要开始了!6月底,我迫不及待地约上几位好友,启动了第二次“孜珠寺鸡年法会”之行。


2017年的孜珠山


回想起来,12年前的路况真是艰难,2017年,全西藏的路况都大有改善,自驾游已经很轻松,上孜珠寺的路也拓宽了,而且,这次没有下雨,抵达山脚一路顺利。汽车拉出一条土龙,从山脚一直开到接近山顶的地方把我们放下,再返回停在山下,然后由专门为法会而设的中巴车来接驳人群。


当那些陡峭的山峰进入视线,心中升腾出一种亲切感。孜珠寺是一个很古老的寺庙,是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时期修建的,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。到了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,苯教遭到了致命的打击,为了统治的需要,赤松德赞对苯教实施了压制性的强硬措施,为了达到在吐蕃只奉行佛教的目的。从此,苯教一蹶不振,不得不退避到边远偏僻的地区,来保存自己的微薄势力。


峭壁上的修行小屋


“宗教本身是不可能有什么冲突的,只是被政治利用了而已……现在是佛中有苯、苯中有佛,藏传佛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苯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苯教后来的发展也吸收了很多佛教的内容。”原西藏社科院院长夏玉平措次仁先生告诉我。


佛教与苯教经过相互斗争,为了适应生存需要都从对方吸取了某些东西,佛教积极发扬和利用苯教宗教仪轨和护法神方面的东西,而苯教在教法仪轨上得到促进变得完善。不过,丁真活佛却有着这样的见地:


“其实教派并不重要,没有任何意义。只是现在人们对苯教有些误解,因为他们没有看过苯教的经文,只是传抄苯教教义,我觉得苯教的文化思想比教义更为重要”。


转山道


丁真活佛全名丁真祖谱俄色,是孜珠寺第一代活佛穆邦萨东大师的转世,为寺庙的第43代法嗣。在为寺庙修了那条上山的公路、在寺院建立了四所修学佛法的学校、恢复了一座被毁的经堂之后,丁真活佛的下一个心愿是想把苯教的重要经文《古象雄大藏经》全部翻译成汉文,让更多人去了解苯教的文化及当时的社会背景。


而今,苯教融合了很多佛教的东西,从表面看来二者几乎没有太大区别。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苯教还是保留了一些独有的宗教习惯,最明显的区别是:藏传佛教转经的方向是顺时针,而苯教正好相反。


孜珠寺的法器


这主要是两者佛经的装载方式不一样。苯教是字头在里,字尾在外,所以转经按字头方向。而装藏佛教转经筒里的经书,其字序正好相反,所以形成不同的两种转法。区别还在有些法器上,比如苯教用一些手鼓、大鼓,特别是他们用的铃铛,和佛教佛事所用法器的形状不一样……


孜珠寺在外界流传最广的是古老的“裸体神舞”,说它在藏区是独一无二的。我12年前那次来,就是为了一睹其神秘的风采。当时的神舞场面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。


神舞仪式将在早上10点开始,我提前15分钟来到化妆的地方,见许多年轻喇嘛腰间围了兽皮,在往彼此身上抹油彩,从头抹到脚,抹完后戴上不同的面具,陆续奔向大殿前的广场——神舞仪式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场了。


2005年的孜珠寺宗教神舞


神舞的主要内容是地狱里的审判,有善恶二神,分着黑白两色的衣饰面具,那十多个身上涂满各色油彩的是“小鬼”,他们押住一位“罪人”,呜啦啦叫喊着一通“协助审判”后就冲入人群,佯装追打罪人,吓得人们哄笑着四散奔逃……最后小鬼们抓住那个被审判过的人奔向天葬台,热热闹闹地将他“天葬”……坡上坡下、人群内外足足要跑半个小时。


这就是诸多资料上所描述的神秘诡异的孜珠寺“裸体宗教神舞”。神舞是根据《桑阿林巴说阎罗十判善恶经》编排的,简称“极乐与地狱”。主要是向人们宣扬善恶的标准和昭示各自不同的结局。没有人们讹传的那般奇异,反而充满了活泼和生气,很生动的一种原始宗教舞蹈。现场数万人都被感染了惊惧和欢乐的情绪,既兴奋又刺激,哪怕中途又下起了雨,人群也不曾散去。类似这样的表演我当天看到了两场,其他还有一些着装隆重的跳神表演,与平日消灾祈福的跳神舞相似。


12年后,这神舞经过了大力度的改编,服装、道具、情节都有所完善。首先,场地换成了水泥地面的广场,不再是以前的泥地山坡;其次,僧人们都穿上了不同颜色的紧身衣,不再是涂满油彩只围一块兽皮的半裸身;再次,面具都重新制作得更精致;最后,剧情也规整了许多,而且按照《桑阿林巴说阎罗十判善恶经》,足足表演了十场不同的审判。

 

图为改良后的神舞


总的来说,2017年的神舞更完整、更精致、像舞台剧,但是在我看来,12年前那种粗旷、豪放、原始的美,更有魅力。


这鸡年的法会是苯教徒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节日,按照他们的说法,这个时候来到孜珠山的所有人都会有所收获,所以住得再远的苯教徒都会不辞辛劳举家前往,来求得他们所祈望的解脱或是福气。这次我沿着转山的路线转了整整一圈,还爬到了位于最高最陡峭的山峰上活佛的修行洞,从高处静静观察孜珠山。


12年间,孜珠寺的路修宽了,扎仓和僧舍都多了,僧人也增加了不少,《古象雄大藏经》翻译项目已经完成了12部,寺庙增加了养老院和孤儿院,法会活动更丰富了……能目睹这些变化,真是很让人喜悦的。


2017年作者与丁真活佛的合影


了解历史的意义在于,了解自己的文化基因,知道自己的来处,方能不至迷失,不管身在何处、繁衍多少代人,族人终能找到回家的路。


下一个鸡年,应该是2029年,我会再来。



兼听则明   tibetcul@126.com·投稿

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

来源:甘孜日报






往期回顾

乡愁藏韵:12年之约——鸡年再上孜珠寺(上)

卦歌:藏民独特的一种游戏方式

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佛教信仰

吐蕃“告身制度”的考古学新印证

安多藏区的新年习俗

写入《孟加拉国史》的一次中孟考古发现——阿底峡高僧故址发掘记

壶里乾坤大 杯中日月长 ——感受藏式特色茶饮

蒙古国记者:安巴和我印象中的西藏

桃李春风化育学人——纪念杨嘉铭先生

黑龙江藏医捐赠价值近百万元防控疫情物资

洛萨尔桑!甘南曼巴的新年祝福

藏族女护士的新年愿望:愿所有新冠患者早日康复

藏历新年:团圆是最好的新年礼物

尽医者之本分 南派藏医助力道孚抗疫

扎囊虱雕传承人白玛占堆:交流才能进步 创新方能提高

四川理塘乡村地名拾趣

“千里之外有大爱”——西藏唯一新冠肺炎治愈患者采访录

悠远神秘的扎巴文化,奇特的走婚习俗

往期丨回顾


长按 关注

与您同在

藏人文化网微信订阅号



藏网文摘

有您真好

藏人文化网微信服务号



藏人文化网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